推荐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人:客户经理
电话:0913-5770848 13209187018
传真:0913-5770848
邮箱:saizhong@126.com
地址:陕西省合阳县王村工业区九号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新闻正文

关爱土壤健康再创农业未来
作者:赛众管理员  来源: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3-11-10 浏览次数:

关爱土壤健康再创农业未来

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会长 吕周锋

 

    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会长吕周锋(左)同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副会长吴岱彦在梨园查看施用赛众产品后土壤团粒形成情况
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库曼乡香梨协会会长肉孜乌斯曼(维族)(右一)在果园向赛众公司董事长吕周锋(左一)介绍果树使用赛众后的效果。
    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会长吕周锋(左)同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梁鸣早(右)在陕西韩城果园调研。

    中国农业历经三十多年的跨越,在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粮食“九连增”、夏粮“十年丰”的历史记录后,眼下正进入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就是:粮食安全压力依然未减,农产品质量风险与日俱增。换言之,吃得饱和吃得好——中国农业肩负的这两大重任都尚未最终完成,这是摆在所有关心农业、热爱农业、从事农业的人面前的一道历史命题。
    一是粮食安全形势堪忧。根据相关规划,国家要求粮食自给率达95%以上,这是一条政策红线,但事实上,这一红线已被打破。仅以2012年前11个月为例,中国三大谷物(稻谷、玉米、小麦)净进口量达940.4万吨,其中稻米175.5万吨、玉米430.7万吨,小麦334.2万吨。这一数据分别是2011年同期的21.4倍、2.7倍、3.6倍。粮食保障这根弦已是越绷越紧。
    二是农产品质量事件丛生。近些年来,打针西瓜、催熟香蕉、套袋苹果、毒大蒜、毒大姜、镉大米等屡屡成为社会焦点和舆论热词,农业生产领域成为诱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源头和重灾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谈“食”色变的今天,安全绿色的农业生产已经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绕不开的一道坎。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万物土中生。问题不在别处,问题就在于中国的土壤病了。数十年掠夺式的农业生产让土地产出边际效应在下降,日趋贫瘠的土壤难以维系持续的高产,这是粮食产量增速趋缓的原因所在;数十年高强度的农化品投入让生态平衡被打破,不健康的土壤孕育出来的必是不健康的食品,这是农产品质量下降、有毒食品频现的重要根由。
    问题还不止于此。寻根溯源,当下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才是引发困境的总根源。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下,一场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激素为标志的绿色革命在全球农业领域掀起。它的目标是要实现粮食增产、消除饥饿,而中国就是这场革命的中的突出样板。
    三十年化学农业狂飙突进的背后,是农化品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有资料显示,目前,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氮素化肥平均施用量分别是法国、德国、美国的151%、159%和329%,而耕地粮食单产水平较这些国家仍然低1~3成;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这样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直接的代价就是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下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最终形成现代农业生产全面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恶性循环。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至今,几乎在中国发现的所有土壤类型的pH值都下降了0.13到0.80个单位。张福锁确认,这种大面积的土壤酸化与氮肥的大量使用直接相关;与此同时,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则高达1.36亿亩。可以说,当前,中国18亿亩耕地中的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事实证明,农药、化肥和化学激素的大量使用已经无法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并且已经威胁到中国农业的未来。有专家指出,基于中国当前较高的化肥投入量,受报酬递减率作用,靠增加化肥投入来拉动产量增长已近极限。1998年以来,尽管我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质投入量一直在增加,但粮食单产却多年徘徊,这充分说明,要继续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仅靠增加农用化学品和能源投入量的模式将是一条死胡同。而与此同时,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正在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健康。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中国农民离开化肥、农药、激素似乎就不会种地了。矛盾的是,在当前的农业环境下,单纯指责农民是没有意义的。本质上,今天的农业生产已经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如果坚持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的未来将难以为继;如果走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势必受到影响,这是农民无法接受的。统而言之,今天的农业发展方式面临五方面利益关系的交错纠结:国家要高产、农民要高效、消费者要健康、社会要持续发展、子孙后代要土地,如何有效地将这五者统一起来,这就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大课题。
    如何摆脱当前农业发展方式的窠臼?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兼顾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地上问题要从地下解决,解决土壤健康问题,才能一揽子解决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问题。这里面包含两条主线:一条是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夯实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从而达到藏粮于土的目的;二是通过改良土壤,修复土壤生态系统,达到“土壤保健——植物保健——人体保健”的目标。
    2005年起,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和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倡土壤保健口号后,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在理论上较为完备地阐释了这一新的技术路径:一是通过土壤调理,帮助土壤快速形成团粒结构,改良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效消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自净化能力和蓄水蓄肥能力,从而实现少用化肥甚至不用化肥的目的;二是补充长久以来由于偏施化肥而导致土壤中日渐短缺的中微量元素,在维持养分均衡的同时,通过开启植物次生代谢功能,大大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和提升农产品风味品质,由此打通了从土壤保健到作物保健再到人体保健的技术链条。
    目前,赛众已经获得了包括快速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在内的六项发明专利,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土壤保健技术体系,通过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我们取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尤其要指出的是,我们在陕西杨凌、山西新绛地的试验示范证明,赛众土壤保健技术成功地破解了有机农业高产和优质不可兼得的矛盾。
    在今天,破除化学农业的牢笼,还中国农业一片净土,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它的背后蕴藏着一场翻天覆地的观念革命。这些年,赛众人为践行这一理念和责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先后自筹资金举办了多届土壤保健培训班,创办了土壤保健促进会,发展了一大批遍及全国的土壤保健宣传员,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掀起了土壤保健的热潮。
    回首既往,在土壤保健的征途上,赛众人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也有挫折。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土壤保健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关爱土壤的合力正在形成。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放到突出位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今年,国务院发出了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知明确要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土壤综合整治。此外,有关土壤保护的立法工作也已经提速。
    形势比人强。站在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节点上,赛众人愿和各界有识之士一道,一如既往地扛起土壤保健的大旗,为实现中国农业的再一次飞跃戮力前行,谱写新时期关爱土壤的壮丽篇章。
   

 

分享到:
上条新闻:宣传推广赛众让农民受益我乐意